隨著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達到臨界點,可能嚴重擾亂全球貿易。超過 100% 的對等關稅導致兩國貿易成本激增,令人望而卻步。美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衰退風險顯著增加。
前所未有的貿易戰
中美貿易戰烈度前所未有。川普於 4 月 2日宣佈全面加徵關稅後,中國果斷回擊,實施報復性關稅。短短一周內,中美貿易關稅暴漲 125%。中國服裝和玩具等製成品以及美國農產品和高科技設備出口飽受衝擊。
關稅 — 川普政策的核心
川普始終認為,相比長期利益,關稅帶來的短期成本不值一提。試圖通過加徵關稅對沖國內減稅、減少美國貿易逆差、吸引外國資本、促進製造業回流。正是出於這一邏輯,與中國等順差經濟體斷絕貿易關係。川普堅定奉行美國優先,主張全球貿易服務美國,對美國與其他國家/地區貿易崩潰漠不關心。此外,川普政府不太可能放鬆貿易政策,而且(尚且)沒有足夠的跡象表明,美國國會準備重掌關稅決定。
美國經濟面臨衰退風險
儘管存在一定脫鉤,中美貿易仍是全球經濟的重要支柱。高額關稅下,進口崩潰將推動製成品價格大幅上漲,或使某些進口產品完全無利可圖,迫使外國出口商退出美國市場。面對供應鏈中斷,汽車、化工和電子產品等關鍵行業將受到衝擊。到今年年底,通膨率可能達到 4%,失業率可能升至 5-6%,,引發經濟衰退。

最壞情況:信任危機、資本外逃、美元崩潰
最壞情況下,可能導致全球對美國治理體系喪失信心,引發資本持續外逃和國際收支危機。最新指標顯示,這一風險正在增加。自 4 月 2 日以來,美元兌歐元匯率從 0.93 跌至 0.88,美國國債收益率激增 50 個基點。標普 500 指數自今年年初以來已下跌 7.6%。所有這些跡象都表明,資本可能正在外逃。
中國政府支持國內市場,應對美國關稅衝擊
中國大力刺激國內市場,或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美國關稅帶來的衝擊。中國國內銷售仍占工業企業營業額的 81%,對美國直接出口僅占 2.7%。因此,國內市場仍然是重要支柱。中國政府或將(在 4 月底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上)加大補貼和支援力度,幫扶受影響的中小企業和出口商。然而,面對外部環境持續的不確定性,即使投資借貸成本下降,企業和消費者仍持謹慎態度,上述措施可能效果有限。

貿易夥伴需重新審視貿易政策
中美貿易戰升級可能迫使兩國交易夥伴重新審視貿易戰略:或者選擇保護國內產業;或者服從美國政策,以求降低關稅。如果選擇後者,關稅將不再構成障礙,必然導致貿易和供應鏈轉移活動減少(例如通過東協)。為應對這種情況,中國政府可尋求與宣導多邊主義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體(日本、東南亞和歐洲)改善關係。此舉或可打破美國關稅困局,但中國首先需要採取措施,減輕交易夥伴的傾銷擔憂,例如設定出口配額或最低價格。
> 下載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