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歐洲太陽能源的未來:光電

- 從2006年的快速成長到2011年政府補貼終止,投機泡沫隨之破滅
- 市場受到中國企業強勢逼進
- 歐洲產能過剩
- 然而就中期而言,市場前景依然可期
從大起到大落
雖然光伏發電僅佔歐洲總用電量的5.3%,但隨著全球發展 “綠色”能源的大趨勢,該產業未來發展令人憧憬。從2004年到2012年,歐洲來自光伏發電的電力從7億千瓦小時急劇增加至624億千瓦小時,主要是來自於德國、西班牙和義大利,歐洲80%的光電設備都位在這三個國家。受助於政府的優惠政策 (可再生能源購買義務和補貼制度) ,加上安裝設備的價格持續且大幅的下跌(來自中國的競爭益加劇烈) ,使得光電產業快速擴張,2012年歐洲已佔全球產量的75%,領先市場。
然而太陽能產業的衰退,一如它的崛起,讓人措手不及。由於各國及歐盟終止補貼,使得美麗的泡沫提早破滅。投機性的項目數量倍增,並伴隨著太陽能模組的價格戰,加上接二連三的經濟危機嚴重地打擊企業,也使產業跌落谷底。也導致在2011到2012年間,歐洲太陽能產業企業破產的情況達到高峰,如法國在當時幾乎增加了三倍。
基於對產業的承諾及現存的裝置,歐洲向來主導著太陽能產業的發展,也依舊擁有60%的光電設備,然而市場的頽勢已使歐洲落於亞洲之後。雖然如此,科法斯經濟學家認為此時的放緩只是暫時性,中程來看,對於光伏發電在歐洲能源結構中的地位仍保持樂觀的態度。
短期:歐洲電力產能過剩的問題
短期之內,一般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光伏發電,風險將受制於歐洲電力產能過剩的問題。
危機後製造業活動減少使得用電量在2010年之後大幅下滑,此一情況導致了產能過剩,也促使電力批發價格的調降,這對固定成本已經很高的供電商產生更大的影響。同時,因為一般民眾對於走向綠色能源會有助於節省能源的期待,使得產能過剩的問題被放大。"傳統"的企業獲利下滑,過去龐大的資本支出令成本攤銷增加,對企業造成了沉重的負擔。供過於求的問題及歐洲各國間缺乏互相連結,使得發電產業失去吸引力。
中期:歐洲能源獨立
從中期來看,歐洲能源的整合令光電產業很可能會復甦。由於太陽光強度的差異引起接收不規則的問題可望被克服,這有助開發新的儲存系統,協調電力供應及各網絡之間的需求。歐盟目前的目標是10%的互連發展 (以年消費量計算) ,估計成本達1500億歐元,在五個研究國家團隊中,現時只有德國及法國達成,故前景仍然樂觀。
"即使德國企業已透過自動化,將價格降到中國製模組的水平,外國企業仍佔領大部分的面板製造市場。中期而言,我們仍看好光電產業的中程前景,特別是維修及維護太陽能面板的相關服務。"科法斯經濟學家Khalid Aït Yahia解釋。
最後,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1的議題已包括改善可再生能源的取得、支持國際發展,這為產業市場製造機會。歐洲地區已為此設定目標:溫室氣體排放量到2020年以前,再降低20%,相較1990年的基準減少40%,相當於關閉400個發電站。傳統電力來源的成本將上升,而來自光電的能源將更便宜,同時也降低安裝成本,相關剪刀效有利推動新能源措施,最終將使光電投資更有利可圖。
下载本刊物 "A brighter picture for European photovoltaic energy?"
- Photovoltaic energy in Europe, a turbulent history
- Challenges are constraining photovoltaic development in the short term
- Brighter medium-term prospects
- Conclusion
DOWNLOAD THIS INFOGRAPHICS "FOCUS ON THE FUTURE OF SOLAR ENERGY IN EUROPE: PHOTOVOLTAICS"
聯絡
台灣
李圭之
電話. +886 2 8182 1015
grazia.li@coface.com
香港特別行政區
翟繼志
電話. +852 2585 9188
leo.chak@coface.com
中國大陸
程 馳
電話. +86 21 6171 8100
chloe.cheng@cof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