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鋼鐵產能過剩:2016年行業風險達高峰

- 隨著中國在2000年代所驅動的需求逐漸趨緩,全球鋼鐵業成長停滯
- 鋼鐵業產能過剩及中國持續將過剩生產出口,導致供需失衡加劇
- 2016年2月,中國政府宣布第一波調減產能4,000萬噸
- 鋼鐵企業信用風險攀升
- 預期2018年以前市場仍難以恢復平衡
信用風險高峰
2014年,中國佔世界鋼鐵總產量45%。但現在其中國市場鋼鐵胃納量正逐步萎縮:2014年減少3.3%、2015年減少5%;其產能卻持續增加,因此加深全球供需失衡。雖然全球產量正在減少(2016年至2月底減少3.1%),三分之一的鋼材生產線處於停滯狀態,供應仍十分充裕。這導致了本已大跌的鋼鐵價格有進一步下行的壓力。中國目前仍將其生產過剩的鋼鐵出口(2015年成長20%),因而削弱歐洲、美國和新興國家的鋼鐵生產結構。
中國經濟正經歷結構性變化。中國的成長模式已從製造業導向逐步轉變為擴展中的服務業。中國的國內鋼鐵需求已過高峰,並將繼續下降。
科法斯已逐步調降全球金屬生產行業的的信用風險評級。該行業已是科法斯所評估的12個產業中最高風險的產業。目前,拉丁美洲、新興亞洲、中東及西歐為 “極高風險”;中歐及北美為“高風險”。
事實上,鋼鐵業是世界的利潤最低(94個行業中排名第90)也是負債最沉重的的行業。中國的價格競爭力(尤其是低端鋼材)正在弱化世界各地的鋼鐵業者。產能過剩的問題也同時拖垮中國的信用風險,企業債務問題也越見顯著。
展望: 2018年可望回歸正軌?
儘管如此,鋼鐵業在2018年起可能恢復供需平衡,相信那時中國的第一次產能調減將開始產生具體成效。雖然新興經濟國家的成長不比當年,但這些國家的都市化發展及中產階級擴張將是新的成長接力賽。因此以下三個使用最多鋼鐵的行業,在中期而言將持續樂觀:
- 汽車業在新興經濟體仍有足夠的發展空間。例如,印度每1000個居民有100輛汽車(相較於美國-每1000個居民有808輛汽車)。
- 機械業亦受惠於新興市場和先進國家的多方面成長。
- 最後,建築活動受惠於大多數新興國家都市化進程的強大潛力,將再次起飛。
下載本刊物 "Full report - Steel sector: produce at all costs?"
- China calls the shots
- The rest of the world is now contaminated
- Towards a new balance in 2018
下載本刊物 "Infographics - Steel: faced with global overcapacity"
聯絡
台灣
李圭之
電話. +886 2 8182 1015
grazia.li@coface.com
香港特別行政區
翟繼志
電話. +852 2585 9188
leo.chak@coface.com
中國大陸
程 馳
電話. +86 21 6171 8100
chloe.cheng@cof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