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以南非洲: 受金融風暴庇護的三個東非經濟體

儘管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高度依賴由商品價格高企引致增長加速,該區現時必須應付油價下跌的影響。科法斯篩選的45個國家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三個國家,均具備短期和長期積極增長的元素。他們多樣化經濟,令其一直較不受全球商品價格下調的影響。
相對不受近期世界商品價格跌幅的13個國家
幾項正面因素的結合幫助加快非洲增長(自2008年起每年平均約5%)。包括跟較低初始人均收入聯繫的結構調整,相對較高的外國投資,穩定的政治環境和大量的外債取消。商品價格高企為相對依賴的地區帶來好轉提振。燃料(主要是石油)佔撒哈拉以南的出口銷售53%,已經遠超過了鐵礦石、金屬和寶石(17%)以及食品和農產品(11%)。對一些國家,如奈及利亞、查德、赤道幾內亞和安哥拉,其燃料出口佔比例為60%至100%之間。
巨大而漫長的商品價格下跌削弱了該地區。不同國家的情況不同,取決於它們是否為不可再生資源淨出口商(原油及自由升跌的基本金屬)或可再生資源的淨出口商(食品和農產品,價格跌幅是有限的)。研究45個國家評分(見附錄),得出相對不受影響的13個國家:衣索比亞、聖多美、烏干達、馬拉威、維得角、肯亞、蒲隆地、塞席爾、中非共和國、模里西斯、坦尚尼亞、史瓦濟蘭,和多哥。其出口價格的下跌小於其進口產品。
最大的贏家:肯亞,衣索比亞和烏干達
再進一步評估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長期風險,科法斯經濟學家採用經濟多樣化的標準。經濟多樣化可減低脆弱性,支持長期增長和提升抵禦外部衝擊。只有三個國家因未被商品價格下降而出現短期影響,經濟多樣化評分達令人滿意的程度,包括衣索比亞,烏干達和肯亞。近期數據證實其積極增長的潛力,2014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達到近7%的平均水平,媲美中國。
- 在衣索比亞和烏干達,通過製造業達到多樣化,其增長是通過成功融入全球價值鏈而實現(如一些東南亞國家過去的經濟繁榮)。2000年和2013之間,出口產品數字超過百多件 - 增加了三倍多。其中紡織品和農產品加工兩個行業特別顯著,是達到經濟多樣化的元素。
- 盧安達,雖然達到多樣化的標準,但受商品價格波動的影響,因此不是“贏家”之一。
- 肯亞選擇了以服務為主的發展模式,佔國內生產總值60%以上。跟其他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傳統經濟上專注於貿易、運輸/倉儲活動和公共服務不同,肯亞顯示在電訊行業的積極動力(特別是手機/移動銀行)和因廉價勞動力而引伸的業務外包服務。
肯亞是唯一一個經濟同時受惠於相對高附加值服務行業(運輸/通訊和金融服務),及服務出口比重增加(超過40%海外總銷售額)的雙重好處的國家。
下載本刊物
- Research paper Sub-Saharan Africa: sunny in the east, cloudy in the centre
- Part 1 The region is still highly dependent on raw materials
- Part 2 The drive to diversify the economy is underway in several countries
- Barometer Country risk assessment changes
Infographics: Country risk assessments June 2015
聯絡
台灣
李圭之
電話. +886 2 8182 1015
grazia.li@coface.com
香港特別行政區
翟繼志
電話. +852 2585 9188
leo.chak@coface.com
中國大陸
程 馳
電話. +86 21 6171 8100
chloe.cheng@coface.com